作者:祇樹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講述:心上蓮花群 yangbiwei2006
四老姨是我姥姥最小的妹妹,30來歲就因病沒(去世)了。她過世后家徒四壁,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子。我四老姨夫平時就是個極端游手好閑的人,四老姨一過世,丟下這一攤子事到他頭上。他一看這情形,竟然一夜之間跑了,兩個孩子成了沒爹沒媽的孤兒了。親戚朋友沒辦法坐視不管了,我二老姨和三老姨家人丁少一點,就由她們兩家各收養(yǎng)一個。
三老姨家收養(yǎng)的那個,三老姨雖然沒送他上學,但吃飽穿暖地養(yǎng)大了。那時老夫妻倆在路邊擺攤賣水果,風雨不停、寒暑不輟。后來買了門店,冬天怕暖氣把水果悶壞了,零下20多度的低溫都不敢開暖氣。正是這樣辛勞,三老姨家的日子越來越好。我還在上初中的時候,據(jù)說她家里已經(jīng)有幾十萬的存款,這在當時算是很有錢的人家了,在我所有的親戚家是首屈一指的。老兩(倆)口心腸又好,親戚中誰家有困難,都會幫一把。
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的過著,在三老姨家寄養(yǎng)的孩子——就是我舅舅,到了該成家立業(yè)的時候,。三老姨把自己閑置的平房,以兩萬塊錢賣給了他們哥倆,答應(yīng)讓他們五年內(nèi)還清欠款。自幼沒爹沒媽、寄人籬下的孩子,在三老姨的成全下,到這會兒總算有家有業(yè)了。當時,在我們所有人眼中,三老姨真是個大善人。事情到了這里,如果沒有后面的那個拆遷的事,可以說是傳說中的大圓滿的結(jié)局了。只是三老姨在隨之而來的財富考驗面前,沒能過關(guān)。
房子賣了兩年后,政府規(guī)劃進行棚戶區(qū)改造,舅舅所住的平房劃在改造范圍內(nèi)。聽說兩萬塊錢買來的房子,拆遷后可以補償兩套樓房。這消息一傳出來,舅舅的高興自不待言,這一下兄弟倆可以一人分一套了。三老姨聽到消息,卻腸子都悔青了。兩套房啊!那年頭兩套房要值60萬。想想自己頂風冒雨賣水果,幾十年攢下的家業(yè),還不及這兩套房的價值。她后悔自己一時好心,竟然蒙受這么巨大的損失。加上女兒在旁邊扇煽風點火,越想越覺得心里堵得慌。
在二女兒的慫恿下,三老姨向舅舅提出了要求:分到房子自己要一套,或者要補償她30萬現(xiàn)金。本來賣了兩年的房子,買賣不回頭的,但舅舅想到三老姨的養(yǎng)育之恩,答應(yīng)了這條件。但是答應(yīng)了也不行,三老姨還不罷手,又讓舅舅先交9萬定金,房子到手后再退還??蓱z我舅舅沒上過學的人,做的都是工資比較低的活。他哥又剛結(jié)婚,根本拿不出錢。于是求三老姨讓讓步,保證房子拿到后,讓一套房給她。可三老姨在家人的慫恿下越走越遠,根本回不過頭來。她天天催促,達不到目的就破口大罵,罵他們出門被車撞死……親情就在這樣的抵牾中消磨殆盡。最后兩位舅舅向二老姨借錢給了三老姨,這事才算暫時平息了。
在這過程中,三老姨簡直變了個人,讓我們無法相信她就是原來那個三老姨??吹焦侨庵劣H之間為財翻臉,鬧到這種地步,實在太讓人寒心。這期間鬧騰的事我覺得都沒辦法講述太多,總之,后來我三老姨為了錢,鬧得眾叛親離。二老姨已經(jīng)和她家斷絕了來往,其他的親戚也來往很少了。
而拆遷的事,后來可能是一些補償談不攏,政府無力改造,最后棚戶區(qū)改造規(guī)劃被無限期地擱置了。合著鬧了這么久,只是一個虛幻的畫餅。這畫餅卻鬧得一家子撕破臉皮,幾十年的老感情,多少年的養(yǎng)育之恩,說斷就斷了。那9萬所謂的定金,我舅舅也沒要了。他有一次哭著對我們說,就當還了三老姨的恩情,不想再繼續(xù)糾纏這事了。
說來也怪,自打這事兒之后,三老姨家店里的生意每況愈下。不久附近一家俱樂部關(guān)了,小區(qū)改造大門朝向又改了,三老姨的店鋪一下變成了偏僻地帶,店里每天門可羅雀,這樣困坐愁城的日子最是熬人。去年偶然見了她一面,三老姨已經(jīng)蒼老得不像樣了,簡直快不認識了。三老姨的兩個女兒,大女兒在她行善時出嫁的,嫁的還不錯;二女兒是一直慫恿她的人,現(xiàn)在嫁的很不好,聽說老公不喜歡她,婆家合著伙兒欺負她。想想這樣的心性,能招誰喜歡、又能有怎么樣的命呢?
我二老姨本來是最窮的,但她平時為人很好,人也熱情。她收養(yǎng)的我另一個舅舅,當成自己親生兒一樣養(yǎng)的。她家孩子還幫助我舅舅的妻子找到了工作。這幾年他家越來越好,幾個孩子不管是從政的、還是經(jīng)商的,都很順利,現(xiàn)在二老姨是我們家親戚中過得最好的了。
回想起這短短幾十年,三老姨和二老姨家的命運大逆轉(zhuǎn),真是讓人唏噓。所謂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但這個一念卻可能影響人生的方向。
點評:
當年三老姨收養(yǎng)孤兒,樂于助人時,她的生活并未因此受影響,反而錢財越來越多;臨到為財而翻臉不認人時,運氣就驟然跌到了底谷、陷入困境。行善時親情融融,受親族敬重;貪財時眾叛親離,被大家看不起。這一切,都是一念貪心惹的禍。
老子說:“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越是忘記自我、成就別人的人,上蒼越是處處成就;私心越重,越是只顧及自己的感受、太把自己當回事的人,越容易眾叛親離,生活越痛苦、麻煩越重。心性與命運,其應(yīng)如響,其鑒如鏡。
許多人平時自詡為好人,置身事外時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但在驟然臨之的財富面前、在看似唾手可得的情與色面前、在突然加之于身的污辱與誹謗面前,方寸盡失,變得面目全非了。恰恰是這種臨境而亂的貪婪與嗔怒,讓自己的人生毀于一旦。這看似一時迷心,實則心性太淺。生活中大大小小境上的考驗,我們反思一下,考過了多少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jié)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jié)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