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祇樹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為了小孩上學(xué)方便,前幾年我堂姐一家從農(nóng)村舉家搬遷到縣城來住。堂姐夫只會種地,別無所長。在城里不比鄉(xiāng)村,打開門就要用錢。剛開始堂姐夫在外做點零活,后來因為幫人安裝太陽能,兼而學(xué)會了水管安裝與維修。就憑此一門薄技,在縣城里也算是找到一條活路,而且生意一直很好,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縣城里做這一門手藝活的人非常多。做的人多了,競爭就激烈,但他的生意之好極為少見。原因在于他這人厚道,幫人做事盡心盡力,取利適當(dāng)。
前兩年有一次,他在我家過端午節(jié),剛端上碗沒吃兩口,有人打電話過來,說家中水管爆裂。他接到電話,飯也不吃了,放下碗就騎摩托車出去了。弄了一個多小時他才回來,才接著把那碗飯吃完了。他說人家等著過節(jié),做不成飯了,能不趕緊去幫人弄好嗎?他有這份心,我想這家人及他的所有熟人親朋的活都不可能再請其他人做了。所以堂姐夫不管到哪里做事,做完一家就有另一家,到一個地方,能做一兩個月走不掉。
我經(jīng)常出差,但很少到車站旁邊的餐館吃飯。前年有一次,在汽車站門口一家餐館吃早餐。端上來的米粉,大冬天的都幾乎不冒熱氣,差不多是沒煮。當(dāng)時只有我一個人吃早餐,根本不存在時間問題,他們是根本不在意顧客的感受。反正是外地人,只要端上來了,不敢不給錢。他們認為都是坐車的人,都是過路客,大部分一輩子也來不了幾次,不宰白不宰,做好才是傻冒。所以車站旁邊的餐館很多都是冷冷清清。在人流量那么大的地方,能把生意做得那么冷清,也是要有天分的。當(dāng)然也見過做得好的,十多年前我在蘭州火車站出站口左側(cè)見過一家拉面館,做的是正宗的蘭州拉面,非常地道,每次到那家店都要排隊,但大家都愿意等,而沒人去旁邊冷清的餐館。在車站開餐館,同樣回頭客非常多。如果沒有,是他自己把生意做絕了,自斷財路。
很多人開個店子,生意還沒開始做,就先想著如何坑人,這種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一方面,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誰傻到哪里去;再一方面,因果無處不在。你漠視顧客,自然很少有人愿意光顧你的生意;你坑害顧客,人家也許惹不起你,但還有個因果在等著你,你自問玩得過因果嗎?
當(dāng)年胡雪巖在杭州開設(shè)胡慶余堂時,剛開始招掌柜,前后看了四個,無一不是生意精,眼中只有利字,談話之中,利潤最大化是唯一的目的。開中藥鋪子與其它生意不同,那是關(guān)乎健康乃至人命的。比如麻黃這味藥,必須放三年才能用,熟地需要九蒸九曬才能達到應(yīng)有的藥效。這些方面如果偷工減料,比如地黃不深加工到這個程度,做成六味地黃丸,根本沒有人能看得出來。如果利字當(dāng)頭,那是拿人命在開玩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胡雪巖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所以第五個先生做良心藥的理念與他一拍即合。寧愿少掙錢,不掙昧心錢。“胡慶余堂”這個招牌就取自《易經(jīng)》:“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同仁堂藥店門口的對聯(lián)說得更明白:“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修合指加工藥材,這個過程雖然不會有外人看見,但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應(yīng)對得起天地良心。正是有這份心,這家藥店才能成為金字招牌、百年老店。
很多人存在一些錯誤的經(jīng)營理念,認為無奸不商,不說假話、不坑人就掙不了錢。這是小商小販、路邊攤兒的錯誤觀念。抱定這種想法,這生意就注定做不大。稍高一點層面的商界,不是這種思路的。在我交往過的商界朋友中,誠篤之人往往是無往不利,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幫助,愿意與他合作;而奸滑之人,剛開始咋咋呼呼弄得挺熱鬧的,玩不了多久就人人生厭,最后弄得收不了場。韓非子言:“巧詐不如拙誠。”老聃之語:“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這個世界看起來都是嚷嚷不休的聰明人在說話,實際上卻是低調(diào)實在的好人在得實惠。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dāng)前章節(jié)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jié)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