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詹1澤林是徽州休寧人,年齡二十一歲。他的伯父一直在漢鎮蘇松茂朱店幫忙貿易的事,澤林也跟著學習生意之道。他的伯祖住在公庵汪姓的房屋處,已在道光十四年去世。澤林每晚必回到這里住宿。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發狂,大聲說: “我姓王,名叫王翠,附魂上身訴說冤情:我前生的丈大也姓王,叫王元,是浙江嘉興縣人。詹澤林前生名叫吳耀珍,是江西南昌縣人。吳耀珍到浙江作客,與王元認識,二人交情很好。王元曾付給吳耀珍一千兩紋銀,請他代為做生意。幾年之后,王元向吳耀珍要回本銀,豈料吳竟然昧著良心不認帳。以致王元忿怒之極,拿起刀要殺吳耀珍。吳接住刀子,反過來殺死了王元,逃回南昌。我王翠于是向嘉興縣令控告吳。并拿著傳票、拘拿文書隨官差到南昌拘拿吳耀珍到案,訊問屬實,定罪后發配充軍。這是乾隆五十九年的事。
??到嘉慶六年,吳耀珍遇到皇帝的恩赦,放回了家。我王翠由于丈夫死而無依無靠,身無分文,聽到他獲恩赦回家,就趕去他家,向他要回所欠的一千兩紋銀。可是吳耀珍仍然分文不給,甚至關門不讓我進。我孤身一人,生活毫無著落,一氣之下,吊頸死在吳家門口。吳耀珍看了非常害怕,逃到外地。不到二年,就死了。
??到嘉慶十九年,吳耀珍投生在姓詹的人家,就是今天的詹澤林。我王翠魂留枉死城,不愿投胎。三十多年來,由于含冤莫白,一心一意地要找機會報仇。一縷孤魂,遍找各省,都找不到。今天我來到漢鎮,你被我找到,必定索要詹澤林的命回去抵償,以消夙恨。”
??每天一到晚上,王氏必定附身幾次,使詹澤林用自己的拳頭捶擊自己的頸部,或咬自己的手臂等處,弄得頭、頸、手臂皮開肉綻,血肉淋漓。見到的人沒有不心驚肉跳的。
??當時有位汪朗亭先生,年紀已七十多歲。知道這件事后就去到詹澤林住處,勸王氏說: “聽你所說,好像確有其事。但是,冤可解而不可結,冤冤相報,循環往復沒有完結的時候。至于你說紋銀未還,魂魄沒有歸依處一事。我們愿意請高僧或有道行的道士,代作冥福。一方面救詹澤林的命,一方面超度你往生福地,豈不是兩全其美?”
??王氏勉強地答應說: “我的丈夫王元與我同來,船就停靠在朱家巷河邊。謝謝你為我等解怨釋結,但要解送我等回家,須辦一艘大船、男女鞋襪二雙、冥資十千。另外,上船開行之時,須另辦神福,給水神犒勞。”
??汪先生于是按照所吩咐的備辦餞2送。完事不到二天,王氏仍然附在詹的身體說: “妾夫王元,已奉令投生,因為還停留在投生的半途,等到陰曹的文旨一到才能發放。但我的冤命債還沒完結,今天我來,一定索回詹澤林的命。”
??此后,每天的情形愈來愈嚴重。眼看著詹澤林命將不保,恰好漢鎮的姚3耕心先生聽說了這件事,就來和汪朗亭商量: “我看這件事的冤結,不用印送《玉歷寶鈔》的方法解決不了。姚家以前曾超渡死去的母親周氏,印送五百本的《玉歷寶鈔》,夢中指示已轉生人世。姚子文曾因母親得重病將死,發愿印送五百本,病立即痊愈。所以這事絕對可以施行。詹澤林雖然財力不足,我們可以一起為他負擔。” 于是代詹寫了疏文 (即禱告文) 一道,焚告愿意印送《玉歷寶鈔》五百本,并且設壇演送《救苦真經》與 “放焰口”4 一座,解冤釋結。
??不久,在六月二十八日夜間,王氏附身說: “玉帝批文已到,我可以超生,投胎到原省,與詹澤林的冤結,也可以解開了。”
??七月初一日,胡善培先生率領多人,代詹澤林延請有道高僧誦經。到初六日,誦經完畢。此日詹澤林睡后,魂魄隨著王氏來到東岳廟的神明之前,受到三十大杖的冥罰責打后,由王氏畫押辦理具結了案。
??詹澤林醒后,對著大眾驗視,只見兩腿紅腫,杖痕還在。從此之后,王氏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編者注:
詹,讀 zhān 。
餞,讀 jiàn ,設酒食送行。
姚,讀 yáo 。
放焰口,道教和佛教舉行的施食餓鬼之法事。讓口噴焰火的餓鬼道眾生充饑,令他們皆得超度。
??楊誠齋先生說:
??想起了家鄉有一個婦女,白天被鬼打,吐血快要死了。她自己說: “前生做人時,曾經強奸了一個童子,童子害怕、羞恨,自殺而死。現在前來追我討還命債,恐怕逃不過了。”
??她的丈夫立即發愿印送三百本的《玉歷寶鈔》,代為超度,并設齋醮1 (用素食品、果祭祈) ,代念《救苦真經》2。經過三天,病竟然痊愈。這件事與上一則詹澤林的事,事理暗合。
??編者注:
醮,讀 jiào 。
《救苦真經》,讀者可以網上搜索查看。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