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第七章 百善孝先福最勝
??第一節(jié) 老僧開示,竭力孝親
??楊黼1,是安徽省太和縣人。他聽說四川省高僧無際大師的道行很高,就辭別雙親,到四川去訪師求道。
??剛到四川省境內(nèi),遇見一位年逾古稀、面貌慈善的老和尚。老和尚問他說: “你從哪里來?到四川來做什么?”
??他答道: “我從安徽省來,想到四川參訪高僧無際大師,修學佛法的大道。”
??老和尚說: “你要見無際大師,那還不如見佛。”
??楊黼問: “我更想見佛,但不知佛在哪里,請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嗎?”
??老和尚說: “行,那你現(xiàn)在趕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著大被子,腳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
??楊黼聽了老和尚的話,深信不疑,租船回鄉(xiāng),在路上又跋涉2了一個多月。
??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蒼茫的黃昏,他敲著家中的大門,呼喚媽媽開門,他媽媽聽到寶貝兒子回來了,歡喜得從床上跳起來,來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忙亂中倒拖了鞋子,匆匆忙忙地出來開門,迎接愛兒。
??楊黼看到披衾3倒屣4的媽媽,這才頓然覺悟老和尚說的父母才是活佛。從此以后,竭力孝順雙親,在物質(zhì)方面,盡量使父母滿足;在精神方面,盡量引導使父母信佛念佛吃齋,調(diào)養(yǎng)心性。
??后來楊黼享八十歲的高壽,臨終時候,誦讀《金剛經(jīng)》的四句偈語,安詳而逝。
??佛教的《大集經(jīng)》上說:世若無佛,則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即是待佛也。
??古德說: “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香檀5雕刻,即今現(xiàn)在雙親,乃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待他,何用另求功德。”
??佛在《四十二章經(jīng)》中又說:敬天地鬼神而求福,不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得福,最靈驗。
??從以上佛教的經(jīng)文及古德的言論,可知無際大師對楊黼的開示,確有至理。
??現(xiàn)今不少人在父母活著的時候不去孝敬奉養(yǎng),而且還百般忤逆不孝,使父母憂心愁悶。而在父母去世后卻又大操大辦,出巨資看風水、建豪華墓、焚燒大量紙錢冥物、宰殺動物拜祭……這些都是本末顛倒的行為,不但毫無用處,反而會增添亡親的罪苦。生前不奉一滴水,死后枉掘百重泉。值得讀者諸君捫心三思啊!
??編者注:
黼,讀 fǔ 。
跋涉,讀 bá shè ,形容旅途艱苦。
衾,讀 qīn ,被子。
屣,讀 xǐ ,鞋子。
檀,讀 tán ,指檀木這種木材。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jié)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jié)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