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考察古來的得失;觀察時事興衰的變化,可知感應(yīng)的道理,毫發(fā)不失。只是報應(yīng)有快慢的不同而已。人們大都未詳細考察。
??年輕豪放的人,堅決不予相信;等到世事的閱歷一久,才逐漸悔悟。然而年紀已老,惡習(xí)、罪業(yè)已造成。想要以將死的年齡,消除平生的罪惡,就如同以一杯子的水,想要熄滅一車木柴燃燒起來的火一般,必定是不可能了。
??所以,見到此書的人,要立即發(fā)出猛烈的信心。以一念相信的種子,養(yǎng)成一念的善根;最后,修到念念皆是相信的種子;念念皆是善根。
??小信生小福;大信生大福。如果疑信相參,終必自暴自棄。
??凡擁有《玉歷寶鈔》者、讀過此書者,甚至聽說過此書內(nèi)容故事的人,就相當于握有一張通向成功勝利之門的靈效票券,應(yīng)該把握機會,充分利用《玉歷寶鈔》的福德威力,盡早地為個人的事業(yè)成功、為家人的平安吉祥、為父母的健康長壽、為親友的排憂解難、為公司的興旺發(fā)達、為眾生的離苦得樂而積極行動起來,不要等到出現(xiàn)了障礙災(zāi)病才去做功德。
??要想到機會難得、善緣難遇、福德難修、人生難值,現(xiàn)在都已奇逢恰遇,應(yīng)珍惜把握,及時助印弘揚,勿失良機!
??看此書的人,必須勇猛精進。要知道:鬼神森然布列,鑒察得十分清楚。要時時刻刻省察自己的身、口、意;事事遵照正理去做,方才不會辜負此輩子擁有人身的大好機緣。
??小善報應(yīng)較近;大善報應(yīng)較長遠。近報的福輕微;遠報的福厚重。
??現(xiàn)代相信善行的人,并非沒有,只是堅定、長久去行持的少。略微做幾件善事,偶而遇到坎坷不如意的事,就錯誤地認為天理不明,以前的修為立時廢除、停頓,這都是要追求速報的心誤了他。
??凡是濟助人,應(yīng)當誠懇、真摯,則發(fā)心必然堅定,而神明的庇佑,亦必絲毫無差。
??唯有一念的真誠,可以感動天地,此皆全都由于發(fā)心真切之故。
??善惡兩種的報應(yīng)情況,在本書中十分明確地禁戒清楚。這是玉帝神圣明智的真道,也是陰曹真實的案例。
??凡是編輯,印行流通的人,不一定要留名,因為不敢以善行釣取美名;販賣此書的人,也不必計較利潤,因為不敢以善行謀利。
??這本書所在之處,就是善緣所生之處。收藏而不流通,必有奇禍。
??所以,能夠流傳一個人,即當十善;流傳十個人,就當百善。流傳給大富貴的人,就是善行中的大豪杰,大力量發(fā)心的人,其善功則相當于千善。能夠廣為流傳、一再刻印《玉歷寶鈔》,則相當于行了萬善。
??能夠時時宣講《玉歷寶鈔》的道理勸化人,時時提醒人們回心向善,使所有的世人都能聞言感動、轉(zhuǎn)化惡行、更新善行
的人,必定善緣無邊,福緣也就更無邊了。
??貧窮而無錢印書者或無條件印刷者,能夠?qū)ⅰ队駳v寶鈔》傳借給一個人閱讀(或向一個人宣講)即等于出資印刷了一本《玉歷寶鈔》,完全無礙其功德,善功決定不昧。若能勸化成功他人出資印刷流通,功德更大。
??以前有一位名叫周篪 (讀 chí ) 的人專門演講《玉歷寶鈔》的內(nèi)容故事和道理,很快就脫離了貧賤,成為富貴之人。還有位君平先生,勸導(dǎo)人向善,后來平地升仙。
??能夠去做利益天下大眾百姓的功德善事,那樣的福報是不可估量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jié)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jié)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