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無名氏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作者:東林小蘿卜
事相因緣微妙難測,但究及根本卻在一念之間。在蘿卜的圈內(nèi),信佛者居多,但要說聽經(jīng)聞法、深入經(jīng)論者,那就鳳毛麟角,深邃的義理過于枯燥晦澀,對于今天心氣輕浮、急于追求改善者,那就顯得時緣牽強,畢竟生活的壓力與日俱增,時間上也就顯得愈發(fā)匆促,但要說有種方法,能改善際遇、提升幸福指數(shù),用功少而見效快,這種“法門”,有沒有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在佛經(jīng)中,龍王問佛陀,有沒有一種法門能滅一切苦?佛陀答:“無論天上人間,如有行大慈者,火不能燒、水不能溺、毒不能害,無論是醒是睡,皆得安穩(wěn),如此這樣,能除滅諸苦,具足安樂”。什么是“大慈者”,簡單扼要的回答即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這種心,便是佛門稀有難得的“菩提心”,這種心量含裹虛空、量周沙界,能引起法界引起種種的共鳴,得到微妙難測的果報,當然大的菩提心,我們凡夫是做不到的,不說去舍身喂虎、割肉喂鷹,能把好的受用分享出來,有時還會隱隱心疼,別的更不用說了,但小的菩提心,普通人還是可以做得到,完全在乎一念的誠心與愿力。
在《文昌帝君陰鷙文》中講到,“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中間的典故就不多贅言,義理的意思,是意外的行善得到大的善報,對于平時又宅又忙的在家人,這樣行善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但靠修是可以達到的,法界的規(guī)則是靠因果來運行,無論是否有信仰,只要行善就得善報,只要作惡就必定受惡報,這是法爾自然的規(guī)律,明白了道理,就要善于回向、善于行善,簡單的說,覺得自己時運不濟、窮困艱難或是形單影只、命運多舛,這些都是自業(yè)所感、自所認同,而天地之間的道理就不是這樣,重德重心而不重外相,只要時時憑著良心處事,樂于行善、喜于行善,那行善感得的善報就會回施于己,提到了根本,問題就又出來了,自己每天圍著工作、生活團團轉(zhuǎn),除卻每天捐點錢、馬路上扶幾輛共享單車,別的行善機會就少的可憐,那種立天改命、扭轉(zhuǎn)八字的大機會,就像中彩票一樣,哪能容易遇到呢?
靠自己是遇不到的,能遇到也要靠福報,但借助菩薩的愿力那就不一樣了,如果每天把誦經(jīng)、禮佛的功德,發(fā)出一念的真誠心,回向每天能有機會幫助更多人,讓他人因自己的幫助而身心快樂、遠離困苦,這種回向就是百姓口中的“菩薩心腸”,心地是菩薩,修學的也是菩薩,光影重疊、善愿自然成就很快,行完善后,那種難以言訴的喜悅充斥身心,幸福感會蹭蹭的冒起,同時,自己也不要掛礙,不圖名不圖報的堅持,這種完全為人不為己的饋贈,會得到什么樣的果報呢?
古德云:“栽花偏不開,插柳自成蔭;可見世間事,多半出無心?!狈畔录庇谇蟪傻哪铑^,從不執(zhí)著的行善開始,那得到的“便宜”就大了,在知乎上,有個職場的男生說,自己口才不好、相貌普通,能力也是一般,為了找對象報各種戀愛課程,結(jié)果興起而去、鎩羽而歸,最后索性單著也就單著了,某天公司招個保潔阿姨,周邊的同事看到阿姨笨手笨腳的不幫忙還說風涼話,他看不下去,就上去幫了好一會,阿姨看在眼里、心里滿滿的感動,得知小伙子沒對象,連忙把自己親侄女介紹給他,沒想到,兩人加了微信,一來二去聊得火熱,用阿姨的話說,“這小伙子心善,將來也差不到哪去”。
再比如《蓮花書》有個故事,七八十年代,一對兄弟北上打工,找了近一個月,也沒找到工作,后來兩兄弟準備回家時,看到天橋上有幾個女孩衣著單薄,圍著一起抽涕哭泣,兩兄弟路過時,實在看不下去,就上去問了一下,得知幾個女孩是外地的,被人騙到這里當小姐,身份證也被扣了,現(xiàn)在走投無路了,準備一起跳橋自殺,兩兄弟聽到后,立馬把身上的幾百元給了她們,幫她們買了車票、衣服,送到汽車站口才緩緩離去,兩兄弟回到家里,跟自己父親講了事情的經(jīng)過,他們的父親豎起大拇指、稱贊不已。不久,兩兄弟同時做了一個夢,夢到一位威武的金剛,先夸兩兄弟的行為感動上天,再說他們南下謀生即可,必得貴人幫助、事緣稱意,這么多年了,兩兄弟的生意做得很大、很順利,而這段經(jīng)歷是從他們子女的口中得到的。
以上都是尋常的經(jīng)歷,看著稀松普通,其實都是善念善心得到的果報,再比如大學時,蘿卜在南京某快餐店打暑假工,見到每天中午都會有幾個流浪人員到店里靜坐,見到其他客人留下殘汁剩飯后,就悄悄的端在后門的角落里狼吞虎咽,每逢此時,蘿卜就會把大廳客人匆忙用餐后,些許未動的飯菜端給他們,店里的領(lǐng)班訓斥蘿卜幾句,說如果經(jīng)理看到后,會被開除的,蘿卜始終不聞不問,還是照舊的端給他們,一個暑假端了很多次,慶幸的是經(jīng)理一次也沒發(fā)現(xiàn),開學后,回到學校不久,接到了一個兼職,因為人多,每個人頭扣十元,僅三天活動,就賺了兩千多,事后感覺是運氣好,如今回想一下,這種“運氣”是莫名而來嗎?
經(jīng)云:“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每天的發(fā)愿是善心、每天的觀察是善念、每天的所為是善行,這種日日相續(xù)的善法,得到的果報就微妙難思了,從心地入手,真誠的發(fā)愿、真誠的利他,感應道交之下,自己的際遇就會妙不可言,又云:“點燈七層,不如暗燈一處”,救人一時的危困是難得的布施,以后自己遇到問題了,也會有別人幫自己脫離困境,舍一得萬報,誠不勉哉?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jié)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jié)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