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祇樹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文/心上蓮花學佛群 靜涵
昨天我們村的一個小姐妹來我家玩,我們聊天的時候,說起村里老婆婆冬娘家這些年的事情,令人感慨萬分,心里百味雜陳。
冬娘膝下有三兒一女,早年為了養家,她老公出去賺錢,老夫妻倆幾乎一生都天各一方。冬娘一個人在家,又種地又照顧四個孩子,受盡辛勞。孩子養大了,冬娘費盡艱辛,幫三個孩子都娶了媳婦,這時她也老了。
按說這時該享福了吧?可幾個兒子都是娶了媳婦忘了娘。冬娘操勞一生,如今年老身衰,風燭殘年,照顧自己都成問題,更沒辦法照顧孫兒了。所以兒子們讓老娘一個人過,住著又破又暗的老房子,三個兒子每月各出幾斤米給她,冬娘掙扎著茍度殘年。小兒媳更過份,一個月幾斤的大米都不情愿給了。還跟大家說,她一老婆子,怎么吃得了那么多?!小兒媳婦是很厲害的角色,小兒子是個耙耳朵(怕老婆的)。她一不順心就對婆婆罵罵咧咧的,冬娘老得風都吹得倒的人,她除了抹眼淚,能怎么樣呢?可憐的冬娘,老了老了,兒子不管、媳婦看不順眼,日子過得如同黃連湯。
后來幾個兒子先后造起了新房子,卻沒有一個人把老婆婆接到自己家贍養的,她到死也沒有去成任何一個兒子家——雖然兒子們的新房,就在屋前屋后。
不孝的人,自己折福尚在其次,還會禍害了子孫后代。這三個兒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不孝,也是出了名的倒霉。這些年來,天災人禍就沒斷過。
先說說小媳婦吧,最厲害的那個。她兒子長得壯壯實實的,只是腦子不太靈光。有多不靈光呢?我讀一年級的時候他上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他一年級留級……我上了初中,他還一年級。最后老師實在憋不住了,跟他的父母說,算了,還是讓他回家干農活吧,他身體還是蠻壯實的。他不想干農活,要出去打工。打工幾年,被人坑了幾次,只好老老實實地在家蹲著,等著娶媳婦。
小媳婦看兒子這樣,特別想給兒子找個正常的媳婦,以后對兒子有個照應。可誰家愿意把女兒往火坑里推呢?最后不得已,花了十五萬,找了位從小殘疾的姑娘。誰料想,這殘疾姑娘心眼蠻大,聘禮留著不花,進門幾年就是不肯要孩子,最后卷著十五萬跑了。你說當初不樂意就別答應唄,答應了,錢也一分不少地拿了,人也跑了。一生精明的小兒媳婦,讓一個更有心機的給收拾了,這一下她徹底蔫了。當年連幾斤大米都要跟婆婆算計的人,如今這十五萬說沒就沒了。這簡直要了她的命,她因此氣得大病一場。
后來,這小兒媳婦算計著,拿老公的妹妹換了個兒媳婦。可憐那妹妹被送進火坑,家里窮就算了,那男人喝醉酒打老婆,打的她差點殘廢,過了幾年實在受不了,不知跑到哪兒去了。拿妹妹換來的那姑娘小時候得過腦癱,頭部嘴巴都不太正常。但是能有什么辦法呢?能娶個媳婦就不錯了。
小兒媳的女兒也不讓她省心。在外面早早的談了男朋友,男友家里窮的揭不開鍋,女兒經常連手機費都交不起。家里反對也不管用,非得嫁過去。嫁過去后,生了一兒一女,又離婚,丟下幾歲的孩子跑了。消失了幾年,去年又帶了個外地的男孩子回來,也不知道以后會怎樣。
再說冬娘的大兒子,他日子也不好過。他家情況與老三如出一轍。他兒子也是傻兮兮的,也是找不到媳婦,最后花錢到外面買了個姑娘。歷史在此重演,他們碰到放鴿子的(騙婚),花了十幾萬買來的媳婦,沒幾天就跑了。他兒子熬到30多歲,才用妹妹換了人家一個姑娘。她妹妹是我同學,嫁的那人家里也很窮——不窮就不至于跟人換親。可憐我那同學,花一樣的姑娘,幾年下來就憔悴不堪,眼神滄桑,都有些駝背了,看著令人心酸。
再說冬娘家的二兒子。二兒子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出去,生了三個女兒。去年老公出車禍,癱瘓了,后半生就指著她照顧癱瘓的老公與三個幼小的女兒了。冬娘的二兒子沒辦法,只能大把的錢財補貼這個女兒。他二女兒的日子也煎熬,婚后被婆家嫌棄,不想要了,還逼著要她還聘禮。
這些年看來,冬娘這三個兒子,真是家家都不順,說起來都是淚,不一一細表了。
點評:
每見世人對兒女百般寵愛,兒女對父母卻難得一份孝心。輕則以各種忙為理由,長年讓父母見不到人;重則老覺得父母對不起自己,怨恨滿腹;更甚者則不管老人,或虐待老人。殊不知,父母是最大的福田,對父母的不孝,不僅當下嚴重折福,更令自己家族衰敗,兒女不幸,這恰恰是陷兒女后代于火坑之中。人在做,天在看。因果面前,可不慎哉!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