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犯罪率居高不下的警示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學教授魏平雄說:“我們正在目睹建國以來的第五次犯罪高峰。這次高峰自1989年出現以來一直沒有降下去,更糟糕的是惡性程度逐年上升。最近幾年每年發案150多萬起,其中重大惡性案件就有50多萬起,比1985年增加6倍。換言之,全國每20秒鐘就發生一起刑事案件,還有4個值得關注的新特點:年輕化、組織化、流動化、智能化。每年有15—20萬越來越小的未成年人涉足兇殺、搶劫,其手段之慘忍毫不遜色于成年人犯罪。此外,全國60%的犯罪屬于社會性危害性很大的團伙率犯罪。更令人震驚的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正在中國凸現出來,襲警事件時有發生。以計算機犯罪為代表的一些新型智能化犯罪形態應時而生,大量的因誠信危機引起的糾紛和案件也已成為新時期的社會焦點。”
感嘆之余,人們不禁陷入沉思:在法律制日益鍵全的今天,為何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在對公安警力年復一年加大投入的情況下,為何仍然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在國民教育程度日益提高的情況下,為何人們的道德觀念日益低落?為何高科技、高學歷、高職位、低年齡犯罪日益增多?為何多年來倡導的精神文明教育未能取得根本性的進展?……
究其根源, 犯罪的增加,反應了人心道德觀念的沒落,反應了人們缺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思想,故而敢于肆無忌憚地為非作歹,擾亂社會。只要人心不改, 犯罪就不會減少。法制的建設和警力的增加僅僅是枝葉為流的外因,而人心的教化才是對治的真正根本。而對治人心的妙藥良方,乃是善惡因果報應觀念的弘揚,只要人們深信善惡因果報應的真理,就會自覺地不作壞事,眾善奉行.誠然,對于沉溺已深的社會,嚴刑峻法地重創犯罪,仍不失為有效的暫行辦法,但要達到長治久安,還需要從人心的教化和善惡有報的因果真理這一道德根源,入手。縱觀歷史,無不皆然!
道德精神教育的反思
回顧歷史,自民國以來,我國由于“五 四”運動中“打倒孔家店,推翻舊道德”日益低落,而新的道德模式又沒有相應地建立。隨后,我國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未加甄別取舍地將扎根于中華大地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并摧毀殆盡。使幾代人對善惡、正邪、道德因果觀念失去了方向標準。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撥亂反正,使我國的道德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然而道德建設也需要與社會進步和物質文明相適應。隨著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重點轉向經濟建設,人民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也更加開放和富麗多姿。但由于道德因果報應的教育基礎為薄弱,加上沒有進行有力的、及時的、正確的引導,善惡、正邪、因果的觀念未能得到弘揚,大多數人將善惡因果的觀念視為迷信而加以排斥,一些人因持無因果論而有持無恐地肆意忘為,加上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使一批批可教之人步入犯罪歧途,造成了大案、要案、惡性案件的頒發迭出。若不及時地拯救遏止和大力進行因果教育,建設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中國將成為一句空話。
反觀扎根于中華大地數千年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歷朝歷代無不把善惡因果報應這一真理和古今事例當作警醒民眾、警惕官史、昭示君臣的有效方法而廣為宣揚,并且從幼兒童蒙時期的教育中就開始導人因果善惡報應的觀念,從教科書、縣志、民俗、家訓族譜到官方出版頒行的典冊中無不涉及因果善惡報應的事例和語句,如《三字經》、《增廣賢文》、《朱子家訓》等等。因果的真理拯救了許許多多迷途之人,止息了無量癡愚顛倒的妄想,遏止了無數貪婪、暴戾的邪念,調伏了無盡的嗔心煩惱,激發了一代又一代的為官之人一心向善、愛國親民,引導了無數民眾言行修養的自約。善惡報的觀念對世道人心的教化,對社會道德的好轉有著強有力的不可思議的作用。
因果教化與法治建設并行兼施
因果觀念對于匡正人心雖有其非凡的功效,但不幸的是,長久以來“因果的信仰”與“低谷的迷信”被劃上了等號,受到政府和部分知識分子的忽視與排斥。然而,面對社會的重病沉疴和多年來道德精神教育的失敗。該是舉國上下認真思考的時刻了。由重大刑案的一再發生和犯罪彔的居高不下,可見嚴刑峻法、簡單地提高國民的學歷教育和偏倚的經濟發展并不足以從根本上喚醒沉迷的人心。
2001年1月10日,江澤民主席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方略,繼而我國出臺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民中推廣普及,希望能從源頭上抓起,以杜絕丑惡現象發生。然而,源頭在哪里?道德的最根本的源頭應該是人心的凈化,而人心的凈化應當以樹立善惡因果的信仰觀念為根本。因為人的思想觀念和心理狀態是支配行為的原動力,只有引導人們樹立善惡有報的因果觀念,作為指導人們行為的標準,才是從根本上治理的根本方法。但是,因果的信仰應從宣傳教育入手,從孩子抓起,從青少年抓起,并要貫穿始終。樹立因果觀念是治理人心道德的內因,加強法制建設是管束行為的外因。內因與外因兼施并行,源頭與支流共治,綜合治理,才能全面有效地推進全民道德的轉化,也唯有正確科學的因果觀念能廣泛地被認識和接納,低俗的迷信才會從社會上絕跡,這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以德治國”的方略的實施將有根本的積極促進作用。
鬼神現象
我國古時歷朝歷代君王臣史和平民百姓對神靈是普遍公開的信仰,把不可解釋的超自然現象都認為是鬼神使然。當今科學昌明,對心靈感應及特異現象的研究已成為一門的學科,有的現象已有了科學的定論。我國的學者將這門學問稱為“唯象學”。有一所全國重點高等學院設有“唯象學”研究機構。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人體科學學會創辦的《中國人體科學》雜志(公開發行)是我國唯一的一份專門報道這類特異現象的學術研究和試驗成果的學術性期刊,科技界的許多著名一級教授擔任該刊的審定編委。正如美國科學異常現象研究中心主任特魯磁教授說:“歷史清楚地證明,明天的科學看來會包括若干我們今天想不到的奇跡,明天的理論可能會解釋我們今天看來在激烈爭論的某些異常現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未知領域廣闊無垠。沒有親歷鬼神的,最好不要亂說世間沒鬼神,信鬼神的人也并不見得是愚昧平庸之輩。相反,《易經》有說鬼神,祖國醫學也說鬼神,佛教、道教、基督等各教都說鬼神。儒教始祖孔夫子也說:“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鬼神之為德,其智矣乎!”。又說:“敬鬼神而遠之”。為何要“敬”?因為他經歷驗證過不可思議的神驗,認為不可以妄自輕慢而要以敬為禮;為何又要“遠之”?因為他對難以解釋、尚未知曉的現象沒有徹底完全了解,所以告知弟子要“遠之”,免得因不知其律儀而沖撞遭受責罰。這不愧是十分明智之舉。蒲松齡先生干脆根據大量訪談見識編寫《聊齋》通篇鬼神。翻開歷史幾乎沒有不說鬼神的,就是一代偉人毛擇東在《祭母文》中也少不了“尚饗”二字。“尚饗”的意思就是希望死者的靈魂來享用活人供給的祭品。而他在《送瘟神》的詩句里更為生動:“千村霹靂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真是有聲有色以至于令人膽戰心驚。
廣西電影制片廠在拍攝電影《周恩來》的過程中,屢屢出現不可思議的種種神秘現象,導演丁蔭楠不得不頻頻嗟嘆:“總理有靈,天助我也!”該片的制片主任姜友石為此專門撰寫了16萬字的“《周恩來》拍攝內幕”一文,詳細敘述了許多拍攝過程中發生的神奇現象。如:長沙開機執之迷、西花廳神秘大雪、吉林的神奇“樹掛”王鐵成車禍奇遇等等。該書由中國工人出版社于1992年公開出版。另據報道,不少人在許世友將軍的墳前焚香祈愿異常有靈應……
怎樣給鬼神下個定義?這很難回答。據佛經中說,鬼神也是還沒有究竟解脫生死輪回的六道眾生之一,跟人一樣也是有喜怒哀樂的情感。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鬼神”是一種超物理狀態的自然信息,處于尚未被認識的另類狀態。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接收或感通,只不過古人用“鬼神”這一個名詞表達罷了。因此,對于鬼神大可不必驚恐。老子《道德經》中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什么是道呢?道就是光明正大,道就是正直無私,道就是襟懷坦蕩,道就是慈悲智慧。一個有道之人,鬼神不但不會作崇他,而且還會保護他、幫助他。總之,對死去的人或怪異的事,不管睜眼看見的也罷,閉眼看見的也罷,夢中見到的也好、感覺的也好,親歷的也好、訪聽傳聞的也好、真覺也好、幻覺也好,我們姑且暫稱為鬼神現象或鬼魂幽靈現象。這種現象恐怕誰人都有體驗,是客觀存在。如果客觀存在是迷信,那么世界就沒有唯物可言了。
世界名人的因果神明觀點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園》一書中說:“人在世間犯有一者,死后當受十倍的懲罰;在世時公道而勇敢者,死后每一項亦受十倍的酬報。”其報十分明確。法國思想家伏爾泰非常排斥迷信,但卻堅信善惡的因果報應,他說:“要建設一個風氣好的社會,應當是需要宗教的。”大物理學家牛頓說:“有限的知識常使我們遠離上帝,隨著知識的學富研深又使我們回到上帝的身邊。”進化論的作者達爾文在七十三歲臨終前說:“我觀察這個世界,尤其是人類的特質,我不贊成‘世界是由任無目的的力量來支配’這種武斷的觀點,我認為這個世界對于善和惡,必然有一個無所不在、巨細靡遺、遍及宇宙的定則存在其間。”愛意斯坦年輕時并不相信上帝神明,但長大后隨經歷、閱歷和學識的增長卻越來越相信上帝存在,這位偉大的學者在臨終前時說出了他畢生體驗的結論:“宇宙時神秘的、上帝是存在的。”美國學者蓋洛普曾經調查研究了三個世紀以來世界最著名的三百位科學家,結果發現他們之中百分之九十二的人竟然都出人意料地相信上帝的存在!美國歷任總統和州長上任就職之時,都是左手執持或觸撫《圣經》,右手舉掌莊嚴地向上帝和國旗宣誓,并祈求上帝賜福給他們的國家和人民。他們都一致認為,上帝不僅是慈悲博愛的化身,同時也具備賞善罰惡的無上權能。由此可見,因果報應是許多智慧都一致公認并深信不疑的法則,并非愚夫愚婦的低級迷信。因此,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海濱仲夏之夢》中說:“千萬不要隨意枉自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
珍惜善法 廣為傳播
《玉歷寶鈔》是一本傳抄已久的“陰律”善書,其傳出者淡癡尊者是一位得道高僧,其真實性在中國古代佛家典籍中已有記載,而道教得經典《神仙通鑒》對此也有記錄。后世的儒釋道三教都有名師為之作序和考證,當代凈土宗高僧釋凈空法師對《玉歷寶鈔》得勸化功效非常重視,并親筆題寫了書名以推崇。1996年5月,我國的出版社也出版發行過古版《玉歷寶鈔》的內容因其靈驗可證,速建效應,所以歷代抄印傳揚不絕。為了使本書能更加通俗易懂,我們經反復多次地核對古本。譯釋校繕,糾正可目前流行版本中的錯漏之處,并增加了近代近期的因果實例,擴充了章節內容,懇請讀者諸君閱完本書后能多介紹給朋友們閱讀,希望有社會良知和有志于道德建設的善人君子、有識之士積極行動起來,勸化有條件的福緣善士廣為翻印流通,傳播大眾,使大家共同走賞光明之路。救人于水火,導眾生入善道,致社會于祥和,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設添磚加瓦,則您的法施功德善莫大焉!
末學 陳明果 謹識
歲末祭未年冬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