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第三章 玉歷的價值與流傳的考證
第一節 乾隆甲寅清和月江明山氏李宗敏的考證
考證一
玉歷一書,受自淡癡道人,由他的弟子勿迷道人流傳出來。
乾隆辛巳年,我客居江右1,見到此書。是宋朝的舊版本,二十三張。
首行有: “昔時天下太平,庚午秋九月重陽戊辰日,淡癡登高獨步,游神于渺茫之中” 等句子。
第二十四張末頁,有: “貧道于戊申夏六月,云游四川,路遇吾師淡癡?!?并有: “大宋紹圣五年,勿迷鈔錄勸世” 字樣。與新本稍微有不同:
新本稱: “游四川” ,而舊本則寫做: “四川” 。
舊本有: “紹圣五年” ,而新本則沒有。
其他的大略相同。
考證二
世上見到這書的人,不是排斥文句平常;就說內容怪僻。
甚至于有些喜歡唱反調的人,認為書中所引的時間與淡癡、勿迷,已是不合事實,無從考證起;其他的內容更是沒有什么參考的價值。
我反復地研究:
乾隆甲寅年春天,在佛家的經典中,發現有記載宋時,淡癡進入陰間,賜傳陰間事跡的事。
雖然,舉凡天機,一律嚴格禁止泄露;然而陽間的人,屢屢犯過不改;玉歷的內容,未必不是大帝深深同情世人的罪業難改,才假藉淡癡來傳授陰間的受刑細節,使后世之人,知所禁戒。哪算得是不切合實際呢?
至于書中記載的時間問題,經查:
2.1. 宋仁宗天圣八年是庚午年。這時遼國太平十年。
可知:淡癡必是遼國人,才會說: “時天下太平,弟子勿迷,或居中國。”
2.2. 再者,書中又說: “戊申云游四川?!?/p>
按:戊申年是宋神宗熙寧元年。
2.3. 又說: “前于戊寅夏東阜,并今庚戌?!?等話。
按:戊寅年恰是宋哲宗改紀元為紹圣的第五年。正好符合舊本所記載的年份。
2.4. 至于 “今庚戌” 大概是指宋高宗建炎四年,不是近時的庚戌年。
由此互相考證,已是確實而可信。
2.5. 文中 “十王慶祝酆都2大帝,帝曰:朕另有辯明陽間事,故誤傳......” 等條,文中記說是壬午季春申辰上奏大帝。此時間追溯推算,得知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
2.6. 文中云: “地藏王偕3十王諸仙會議。八月初三日,十王往奏大帝前?!?這個時間推算必是太平興國六年。
我基于玉歷警世的作用,如同當頭棒喝。于是不考慮到自己能力的卑陋,很恭謹地考證玉歷中的姓名、時代、附在篇末。
不敢夸稱確實無誤,能令玉歷不列入荒唐無據之書。只是祈望世上的博雅君子,再給予校正。使見聞玉歷的人更確信,而心悅順從,那就太幸運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