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第五章 奉行、印刷、傳播《玉歷寶鈔》的善報
第一節《求已堂集》記載
??大興縣的黃芳洲先生,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人,在回陽縣當教諭1,與夫人一起都喜歡行善積德。
??他在任當官時,曾捐錢出刊刻印《金剛經》、《太上感應篇》、《陰騭2文廣義》各經文數十部。他的夫人也隨喜捐錢印贈《玉歷寶鈔》一千本,廣為布施印送。并且時常買魚、鳥放生,其數成千上萬。夫婦倆生有五個兒子:叔琳是康熙辛未年的探花,叔璥是康熙己丑科的進土,叔琪是康熙乙酉3科的舉人,叔琬是康熙己丑科進士,叔瑄是康熙癸巳科秀才,都獲得了很高的學歷和功名。
??編者注:
教諭,是官名,宋、元、明朝時代都設有縣學教諭,清朝在各廳、縣學也都設有教諭的官,掌管教導在縣學念書的生員 (即秀才) ;即每月考課一次,講學一次,講經義及倫常諸事。教諭薪俸微薄,除平時侵領廩生俸米;童試后,新秀才送贄敬 (見面禮) 外,無其他收入,生活清苦,但因管教生員,地位清高,除對學政外 (因其為欽差地位) ,雖見督撫,也不行跪拜禮。
騭,讀 zhì ,陰騭即陰德。
酉,讀 yǒu 。
巳,讀 sì 。
??繆1國維先生,江蘇吳縣人,明朝天啟年間的進士,但一直待在家中而沒去當官。平日常購買因果報應之類的善書,并加以抄錄分送給他人。對偶有被缺書面的,也都粘補完整。有一年,年歲兇荒,五谷欠收,很多家庭受饑挨餓,他立即布施稻谷糧食去救濟:遇到瘟疫病流行的時候,他就買藥配出有效的藥劑,大量地免費醫治病人患者。
??因此,一家善報不斷:兒子慧遠,順治未年考上進士;孫子繆彤,康熙丁未年榮登狀元;景宜是癸丑年的傳臚2 ;繼讓為戊辰年的進士。繆彤的兒子日藻,是乙未年榜眼。繆彤叔叔的兒子繆已是雍正年癸丑年的翰林;日藻的兒子致仁,是乾隆己未年的翰林;敦義是丙辰年的進士。好幾代的富貴顯榮,都是他行善的報應,在維揚這個地方所流傳的《玉歷寶鈔》,其中就有繆彤的手抄本。
??編者注:
繆,讀 miào 。
臚,《史記叔孫通傳》注云: “上傳語告下為臚” 。古代考上進士者,在集英殿唱名宣布,衛士六七人,都齊聲傳其名而呼之,謂之傳臚。清代殿試及格放榜分三甲,第一甲有三名:第一名為狀元,其次為榜眼,再次為探花。第二甲第一名為傳臚。繆景宣即是第二甲第一名的進士。
??長洲彭一庵先生,是廣行善德的人,遇到年歲的收成不好,他必定大力救濟;見有益于人心向善、能利益人、利于社會的書,必廣為印送。他的兒子彭定求先生也有善行,曾經抄寫百本的《玉歷寶鈔》流傳。后來先后考中會元1與狀元。他的曾孫子啟豐,也考中了會元、狀元。到現在,子孫富貴不絕。
??編者注:
科舉制度中,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昆山的徐竹亭先生,是嚴文靖公的幕友 (擔任幕職時的同事) 。當時江蘇、浙江水災泛濫。人民生活饑苦。他建議上級開倉救災,救活了無數的人。他兒子開濟先生,在明思宗崇禎年間,遇到強盜擄來數百位婦女,關在徐家,叫開濟先生看守。結果他暗地里贈送路費給這些婦女,偷偷地放走,并且放火燒掉自己的房子,以去除強盜的疑心,免得去追殺那些婦女。放火時,他抱出《玉歷寶鈔》的書版;帶著全家避盜于太倉縣。他平生所印送的《玉歷寶鈔》,多得數不清。
??徐開濟先生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乾學,是康熙庚戌年的探花,官至尚書;次子名字秉義,是癸丑年的探花,官至侍郎;三子名字元文,是狀元宰相;后來乾學共生了五個兒子,都考上了進士:樹谷是康熙乙丑科的,徐炯1是康熙壬戌2科的,樹敏是癸未科的,樹屏是己丑科的,徐駿是癸巳科的。
??編者注:
炯,讀 jiǒng 。
戌,讀 xū 。
??湖洲的蔡佩蘭先生,平常很孝敬父母,與人為善,而且節儉持家,樂于布施救濟貧苦。凡是遇到有貧窮困苦而生病的人,必定布施醫藥;孤獨伶仃、家境貧窮的人來向他借錢,絕不收取利息。路上遇見婦女、小孩遺失金錢財物,不敢回去見長輩的,就代他設法賠償。
??一天,他發現《玉歷寶鈔》的內容真可以警惕世人,于是提供金錢給善于書法的先生抄寫送人流傳,勸化世人。
??他享壽八十四歲,盤腿坐著念著佛號而逝世。鄰居有人見到有一對仙童、仙女引導他登上天車升天。他的曾孫啟樽,是康熙庚戌年的狀元;玄孫升元,是壬戌年的狀元。
??杭郡的徐文敬先生,在朝廷擔任御史的高官,熟習修道的各種道理意義,喜歡研究釋、道、儒三教圣賢的事跡。平日常輯集并出版《修行敬信錄》之類的書,引導世人向善。
??太夫人每日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圣號千聲,也喜愛與人談論因果報應的事理。他曾經翻刻東阜1地方的《玉歷寶鈔》與《至寶全書》,希望人人改過向善,遇到荒年,五谷欠收,必定捐錢救濟親族的人。
??他兒子名本,官至內閣大學士2。另一子名杞,官職升至甘肅巡撫;孫子名以烜3,官升至侍郎4;一個孫子名景熹5,官至鹽法道6。所有的曾孫,現在又都考上了科甲。
??編者注:
阜,讀 fù 。
內閣大學士:大學士,是古代的官名,相當于宰相的職位,唐以后,歷代沿用。宋代有昭文館、集賢殿、龍圖閣等大學士。
烜,讀 xuǎn 。
侍郎:官名,是漢武帝時代才設的郎官,常侍從皇帝的近臣。自東漢以后,凡是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改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代起,其職位升高,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 (有六部) 都以侍郎為副長官,明、清時,升至正二品官,與尚書同為各部的長官。
熹,讀 xī 。
鹽法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的屬官,專管鹽的運輸。清代設鹽運使的省,設鹽巡道;不設的設鹽法道。
??張孟珙1先生,擔任河南省的臬司2,他居官廉潔,恩威并行。他最喜歡做的事是刊印《玉歷寶鈔》、《陰騭文廣義》及《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之類的書。最厭惡的是黃色圖畫、畫籍、賭具,以及墮胎、絕孕、淫邪的資料。凡是查獲有制作這些東西的人,必施以重刑;對捕獲這些嫌犯或東西的人,就厚厚地給予重賞。
??遇有饑寒交迫的貧苦人家,無論是多遠的異地他鄉,他必定多方地給予救濟。他夫人一聽到他要抄印勸善的書或文章,即使典賣衣服、首飾,也必定給予幫助。
??他夫婦生有五個兒子:長子名叫學癢3,是己丑科進士;次子名字應造,己未科的進士;三子紹賢,也是己丑科的進士;四子企齡,是戊子科舉人;五子景昕4,是雍正癸卯科的秀才。
??編者注:
珙,讀 gǒng 。
臬 (讀 niè ) 司:宋代提點刑獄司簡稱臬司。明清時,是按察使的別稱,為清朝各省常管司法、行政的長官、隸屬于各省總督、巡撫。
癢,讀 yǎng 。
昕,讀 xīn 。
??常熟的蔣春圃1先生,家境雖然富裕,然而一生勤儉樸素,如同清寒位卑的人士。
??他見到勸善的書或文章,必定叫子孫們抄錄或印刊,毫不吝惜金錢,實在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的子孫也是繼承他的祖德,敦厚地砥礪行善,毫不懈怠。如《玉歷寶鈔》、《太上感應篇》及戒殺放生等書,連年抄錄刊印,傳播贈送,多得數不清。
??孫子名棻2,有功名;曾孫名伊,康熙癸丑年考上進士;曾孫陳錫,乙丑年考上進士;廷錫,癸未年考上進士,官至大學士;漣3洄4,己丑科同科考上進土;溥5雍,雍正庚戌年考上進士,職位升至中堂6;欄 (木肯) ,丙午年考上科甲;檙7,乾隆辛未年考上進士。
??由于遵信善書,印贈善書,他的子孫后代都能考中榜、顯貴,如此興盛。
??編者注:
圃,讀 pǔ 。
棻,讀 fēn 。
漣,讀 lián 。
洄,讀 huí 。
溥,讀 pǔ 。
中堂:唐代設政事堂于中書省,以宰相領其事,后代因此稱宰相為中堂。明代的大學士多加師、保,兼領尚書,為實際上的宰相。其辦公處在內閣之中,而中書居東西兩房,因此,明清時的中堂,則用以沿稱大學士。
檙,讀 chéng 。
??嘉靖年間,江西南昌府的熊兆鼎先生,幼年即研習內科與外科醫術。十九歲那年,曾捧讀《玉歷寶鈔》見到在第二殿的章句內有說: “指下不明 (為人診病馬虎、不認真) ,醫藥取利,應在本殿發入活大地獄受苦再另發小地獄受苦。” 深為敬信。就施藥救濟多人以及傳抄《玉歷寶鈔》,說給世人知曉,希望大家警惕,痛改前非。又發大信心:給人看病不計較財利,不避寒暑不分貧富。遇到有人患危癥,必須使用人參,如果病人家貧窮買不起的,就暗中將人參切成細末,混在其他的藥中,以賤價賣給病人家治病。而將富家所酬謝的金錢救濟急難的病患。如果遇到荒年,就步行出診,絕不坐轎子。
??他的夫人也十分賢能,始終順從丈夫行善的意愿冬天即使穿著粗制的葛布、粗俗的衣裙,也毫無怨言。八十歲那年生日當天,他忽然奇怪地見到廳堂上高懸著一幅紅綾的報單,上面繕寫著金字: “奉天帝命,熊兆鼎赴福建省城隍司任。” 三天后,家中有異香繞室,于是沐浴更衣,端坐而逝。
??他的子孫到現在還很昌旺,科甲連綿,在當地十分榮耀。
??陳先生是海寧縣的望族。他經常一到晚上,就在街巷中懸掛油燈,以方便夜歸的人行走。同時布施藥物,用來濟助蒙受瘟疫之災的難民,又設置 “義冢1” ,掩埋無人料理的死者,免得尸體暴露荒野。他還時常傳播《玉歷寶鈔》等勸善的書籍。
??上天對陳家的酬報也十分大:子孫顯貴,有好多位進士中堂擔任大學士的。到現在,科甲不斷,在浙江帶還十分有名。
??編者注:
冢,讀 zhǒng ,高而大的墳。
??在浙江杭州一帶,以富豪稱雄的,在清朝有關、汪、孫、趙四個大家族,他們家族的人都是存心動念在于利益萬物、濟助急難的人,孜孜不倦,毫不厭煩。
??以關家而言,如關槐1的祖父,當提升為官時,還不斷地執筆增注《丹桂籍》等善書。
??汪家則布施、贈送 “紫霞丹” 等救急的藥丸給貧困之人,好幾代都未停止。
??孫家則時常印送《玉歷寶鈔》等善書來警醒世人。
??趙家則遵信《玉歷寶鈔》中的指示,印贈《玉歷寶鈔》,并布施棺木,救濟貧窮無助而不幸死亡的人,并且常在冬天布施贈送棉衣幫助受凍的人。
??以上四大家族,就是這樣存心助人為樂的。因此,不只是現在家境富裕豐厚,而且子孫貴顯的很多。累積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這些事例,可以做為確實的證據。我十分恭謹地將所看到的、聽聞到的舉例出來,勸導相信的人,多行善德。
??編者注:
槐,讀 huái 。
??錢塘徐暄記說: “《玉歷寶鈔》這本書,是世人因果報應的書。我的祖父文敬公,曾刊印送人,廣勸善心,都獲得很有福氣運勢的報應。去年秋天,有一位同榜的同年學友夏有橋,在夢中得到啟示,要印刷百本送人。他也送我一本。我見到此書,心中很有感觸,想增印以推廣此次布施的功德,但是苦于沒有資本。今年春天,很幸運而意外地職位獲得升遷,得到親朋饋贈的賀款紅包,于是拿來印刷了五百本,了此所愿。”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