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返回目錄 0 位書友評論
??江西人吳湛七,以做生意為業。個性貪心詭詐,暗昧閃爍,居心難測。
??每年,他都到各婦人家的內室去搜購所織的布,載到山東省賣。
??賣布之時,都用一塊質地十分精美的布做樣品,以吸引買者的注意。可是,買到的卻是劣等的貨色。買賣已完,而樣品仍在。他替換的技巧十分高明。
??有位西洋貨商派一位同行的朋友來買布,被湛七所耍弄,買了劣等的回去。貨商大罵其友,他的朋友很生氣地說:
?? “就是你親自去,也不免會受騙!”
??貨商說: “那有此道理?假如這次去買不到真貨的話,我絕不會再來見你。”
??第二天,貨商親自去。從湛七的貨倉中,一找就找到那一束樣品布,并且蹲坐在布上。湛七急壞了,心生一計:
??趁個空檔,湛七從小路溜了出去,再穿戴得衣冠楚楚地從大門進入。面對貨商一笑,并且深深一鞠躬,好像老朋友一般。
??貨商不得已,只好起身彎腰回禮,趕快又回去蹲好。而一時之間也記不起那人就是湛七!
??就在這個空檔里,湛七已暗中派人換去后面的布了。貨商也未發覺,算好錢,挾起布,匆匆地趕回家。
??見到朋友,驕傲地展示給他看。朋友取出布,仔細地查看,原來還是非常粗劣污朽,單薄不堪的布。拿出上次買回的布一比,沒什么兩樣。
??朋友回過來譏笑他說: “你親自去買,又怎么樣?”
??貨商買回劣布已是一肚子氣,又遭朋友譏笑;更想到以前說過的大話,心中羞憤莫名,就上吊自殺了。
??湛七的陰謀詭詐、唯利是圖,由此可見一斑。
??到了天啟年間,湛七在旅途上得了重病,躺在旅社里。時常見到鬼卒來驅迫他去受刑。受盡各種刑獄,所以時常發出猛厲的哀號聲,日夜不絕。
??曾經躺在床席上大叫:
?? “救我啊!救我啊!要綁我上火床了啊!”
??旁觀的人手足無措。一會兒,又叫他的兒子:
?? “快用水澆我,燙死了!”
??他的兒子不得已,只好用水噴他。過了很久,才松了一口氣說: “好了!不用了!”
?? 翻過背部一看,紅紅的一片片,像剛烙過的一般,一條條地腫起來。
??不久,又大叫說: “老天啊!怎么用鉤子鉤我的背來秤我啊!”
??眾人更覺得怪異,只能任他叫號。過好一會兒,才說: “還好放我下來了!”
??轉過背脊來看,紅腫寸許,好像被鉤子鉤過一般。過了一會兒大叫: “口渴!”
??兒子端湯藥來不喝,端茶水來也不喝。說: “我不是要喝這些!”
??問: “你想要喝什么?”
??答: “我想喝屋外陰溝里的臭水!”
??他的兒子拒絕,他就拍打著床鋪,大罵: “太不孝了。”
??有輕薄的人開玩笑地取陰溝水進來,湛七即狂喜,張喉一飲而光: “太美,太香了!”
??就如此折磨了好幾天才死。死時遺體焦爛,不停地叫著諸地獄痛苦毒刑的情形,真是如同活地獄一般。
??弘治年間,龔宏在兗州1當知府,最為相信《玉歷寶鈔》。
??在所管轄境內,有一座東岳廟,一向非常靈驗。傳說每到夜晚,可以聽到鞭子抽打的聲音。
??有一天,龔宏清晨前往拜謁,可是寂靜無聲。隨從的人說: “很虔誠地利用半夜時去,一定可以聽見。”
??龔宏照他們的話做,大門一打開,就在廟內隱約見到鬼卒燒紅了火炭,在烙一位和尚的背。
??龔宏問鬼卒: “他是什么人?”
??回答說; “這人是某寺廟的和尚,拿別人所捐獻募化來的金錢,拿去喝酒、吃肉、行淫、賭博、游玩,不用來修建寺院、印經、救濟貧苦和弘揚佛法,所以受到這樣的刑罰。”
??龔宏第二天派人暗中去那個寺廟調查,這個僧人果然在背部長有陰疽2,不久后就身亡命終了。
??編者注:
兗州,兗讀 yǎn ,兗州在山東省濟寧市。
陰疽,中醫病名。疽讀 jū ,疽是位置深的毒瘡。
??吳縣的戴舉人,平日造孽很多,但是他禮拜觀世音菩薩非常虔誠,每天不斷地持誦《大悲咒》。
??一天,他患病死去數日。有位鄰居也大約在同時死去,但不久又再活過來了。
??這位鄰居說: “我的壽命本來應該結束,因為三天前曾勸一對夫婦感情完好如初,所以增加壽命十二年。”
??又說: “曾在陰間見到戴舉人,身上帶著鉗夾腳和頸子的刑具,一大堆男女向他質對冤情,追奪陰債,罪惡無數。
??陰間的官員對他說; ‘按你所犯的淫惡來看,應當受油鍋地獄的苦刑!’ 這時,一個鬼卒扛來一口油鍋,用猛火煎沸煮滾后,將戴舉人趕下鍋去。
??戴舉人惶恐異常,無計可施,只有口誦《大悲咒》。咒一念動,忽然殿宇搖動,油鍋解散,地上化出白蓮。
??冥官站起來,告訴投訴的鬼魂說; ‘他會咒語真言,地獄暫時還沒法拘禁得了他,放他投生去吧!’
??但冤鬼們卻堅決地執住不放。
??冥司說: ‘嘉興吳某,作惡多端,最近為了祈求生兒子,做了一些善事,就讓他去吳家投胎,等他在人世間享受完榮華,轉了一轉,忘記《大悲咒》后,就可以處置他了。’
??我這次活過來,想到嘉興的吳家看看,是否生了兒子。”
??后來他們一起到嘉興打聽探望,吳家果然剛生下了一個兒子。
??有位進士蔣某,擔任山東省分守道1的職務。
??一天,有兄弟二人為爭奪祖宗財產而訴訟。哥哥送來賄賂金二百兩給蔣某,要求判他勝訴;弟弟送來賄賂金三百兩,要求判他勝訴。蔣某全部收下,因為弟弟多送一百兩,于是判弟弟勝訴得到祖產,哥哥氣郁成疾,不久就死了。后來蔣某也病死。
??鄉里有一位紳士,死后三天,又活過來,派人請蔣某的兒子來,告訴他說:
?? “我到陰間后,見到你父親,他將投生成驢子,現已托生在某家。”
?? 蔣某的兒子不相信。紳士說:
?? “你父親在山東當官時,由于接受賄賂,冤枉判人敗訴,賄賂的錢是你家傭人某某經手的,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去問傭人。”
??一問,果然如此。
??紳士又說: “你父親托我傳話給你:一定要將賄賂的錢退還,同時還要為他印送《玉歷寶鈔》來減免他所犯的罪。”
??蔣某的兒子聽后,立即照父親的交待去做,并前往買回驢子,寄養在揚州的 “放生庵” 中,雇請了二個仆人照料、飼養。經過了三年,驢子才死。
??編者注:
分守道:
注釋一:
道,是古代的行政區劃單位。漢代時指少數民族聚居的新設縣。唐貞觀初,分全國為十道。開元間,增為十五道。唐代的道是監察區,略相當于漢代的州,現在的省。明、清時的道是在省、府之間所設置的監察區。各道設有道員,守道為布政使 (如今之民政廳長兼政廳長) 督分守道,可能是守道的屬員,祈高明之士補充之。
注釋二:
清代各省設道員,作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時,就叫做分守道和分巡道。分守道又叫做守道,協助布政使 (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掌理錢谷,督課農桑,考核官吏等。
??山陰縣平湖地方有位邵某,是康熙丁卯年的舉人。
??曾經接受二百金,而離間劉、陸兩姓的婚姻,以致令劉女含冤上吊自殺。陸家之子斷絕后代。
??邵某死后,兒子、妻子同時夢見他來訴苦說:
?? “我為了劉、陸一案,削盡人間的祿位、壽命,還無法謝罪。現在投生在某屠夫家為豬。豬共五只,其中有一只半身白色的就是我了。”
??次日,他的兒子前往探訪,豬的形色與夢中所述相符。于是出錢買來養在寺院里。
??有一位知其事的老婦人,泄漏了此事的內情,以致觀看的人如山如海。有人竟叫豬說: “邵舉人!”
??毫州有位蘇成的人,字蘭亭。個性頑固狡猾,而多才干謀略。
??平生無惡不作,只要見人在引述善言或善良的行跡,必定批評人家是虛偽的,見到有人在修持善功、善果,則譏笑,排斥他;或從旁加以阻撓。
??到了三十一歲,貧窮如洗,而且身子一天天縮小,只能在村莊中撿人家丟棄的食物來吃。最后愈長愈尖,竟像小狗一般。身上的毛愈長愈長,只有手腳的形狀不變。
??過了一年,就死了。
??莫治書,個性乖逆暴戾1,所作所為都是違逆天理的事。
??到了四十多歲,偶然得到中風癱瘓的病。躺在床上數十年,小便、大便滿身皆是,臭穢不堪。
??有一天,叫他的兒子拿幾束草來,馬上關閉門窗,不讓別人進入。
??之后,他的兒子聽到門內有吃草的聲音,略略打開門來看,發現父親已變成牛身了。
??編者注:
乖逆暴戾:形容人脾氣粗暴,心懷憤怒與不滿,有抵觸、違逆的態度。
??吳興地方有位王某,個性勇猛強悍暴虐。常常使用詭詐的計謀,將別人的田契,連哄帶騙地弄到手,而只交給田價半數的錢。就靠著田契在身,管理經營起來。所欠的錢,則一拖再拖,能騙多久就騙多久。
??至于向他借的錢,則本利全還了,還將借據扣留著不還,索求額外的錢。大家都畏懼他勇武有力,不敢同他爭。
??有一天,突然死去,同一時間,鄰居生了一頭牛。牛主人來看時,小牛竟忽然發出人話說:
?? “我是王某,陰司因我曾欺騙你的田價,罰我投生為牛來還你的債,快叫我兒子來,令他奉還!”
??牛主人十分驚異,去請他兒子來。王某的兒子來后,高聲地問說: “會說話的牛在那?”
??小牛好像很慚愧似的,埋頭不應。王某的兒子誤以為牛主人故意毀謗父親,揮拳要打。
??小牛于是又開口說:“你不要逞強,陰司規定的報應非常嚴格。”
??接著一一將所欠某人的田債清楚地說出來;還有某人的契約未還人,藏在哪一個盒子、抽屜里交待清楚。
??“你一定要一件件為我辦清楚,不可以再占人的便宜,以脫去我的罪。”
?? 說完大聲痛哭: “我在陰司,受的苦刑十分凄慘,現在又變為牛,叫我如何見人?”
??因此以頭撞欄柱而死。
??元秀家財富有,約有四十萬兩銀子。妻子生四個兒子。其余小老婆所生的,不論是男,是女,一律埋掉。
??一日,夢中見好幾十個人,大聲吼著追殺他: “殺死這個殺人賊!”
??元秀大驚,醒過來,兩手兩腳已變為牛蹄。輾轉在床上,大叫三天,斷頭而死。
??后來,四個兒子都犯刑,家財被官府沒收。
??江陰縣俞生,才名遠播。
??乾隆年間,參加鄉試考舉人。文章尚未完稿,就卷起用具要出場,臉色非常慘白沮喪。
??旁邊的考生一再地問他是何故,才回答說:
?? “先父當官半輩子,才解官1回家,在臨終時,叫我們兄弟四人到身邊,哭泣地囑咐說,
?? ‘我平生所為并無昧著良心的事,只是擔任某縣令時,曾接受二千金的賄賂,冤殺了兩個囚犯。昨日到陰司對案子,于法理上言,應當絕后代。由于祖先曾積有拯救溺水之人的功德,能留下一子,單傳五代,但都得貧賤終身。我地獄的苦刑已不能免,倘若子孫還妄想功名,只會增加我的罪,大不孝。’
??說完就死了。后來兄弟們相繼死亡,只留下我。我上兩次參加鄉試,都莫名其妙地弄臟了試卷。昨晚三更,突然見先父揭開號舍2的布簾,責備我說,
??‘你不能積德,上達上天,為何背叛我的遺囑,以致令我到處奔走,且重又獲罪。’
??說完用手上的刑具擊滅火燭。我名落孫山不值得遺憾,所遺憾的是令先父含恨拘禁在陰間。我將入山出家,學習目連救拔母親的孝行3。”
??聽到的人,個個都驚異得吐舌不已。同一號舍中一考生陳扶青,且作 “歸山詩” 贈送他。
??編者注:
解官,解讀 jiě ,解官有辭職或者官職被解除的意思。
號舍:科舉時代,秀才參加鄉試考舉人,考場叫貢院。貢院分三部份:第一部份首為鼓樓,中為頭門、儀門,都是過道。門后各有院落。儀門后的龍門,有并排三座車,為貢院重要的大門。龍門后有大廣場,中有三層樓建筑物的明遠樓,是監考瞭望的地方。從頭門到明遠樓前后廣場的東西兩旁叫東文場、西文場。是考生寫作、食宿的房間,名叫號舍。大的省有七八千間至上萬間;小省也有四五千間。每人一間,是臨時搭席棚應用的,考完就拆掉了。考生赴考時要攜帶文具、衣被、炊具、食物,雜物到貢院,經搜撿、點卷后進入號舍,即封號門,三天考畢出場。考生有死亡的,隨時經高墻吊出院外。古人有詩形容考場之辛苦,云:
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
參見 “目連救母” 的故事。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章節目錄,按 ←鍵 回到上一章,按 →鍵 進入下一章。